曾仕强情绪管理智慧:从易经看人生,掌握中国式心法,轻松应对情绪挑战361


亲爱的知识博主们、追求内心平静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中文知识博主。今天,我们不谈西方心理学,不聊现代情绪疗法,而是要将目光投向一位中华文化传播的巨匠——曾仕强老师。他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独到的人生智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情绪管理图景。在曾老师的教诲中,情绪管理并非简单的压抑或宣泄,而是一门融汇《易经》哲理、顺应人情事理、洞察人性变化的“中国式心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曾仕强老师的情绪管理世界,学习如何从根源上理解和驾驭情绪,成为真正掌控自己人生的智者。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压力、焦虑、愤怒、失落……各种情绪如潮水般涌来,常常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人习惯于“管理”情绪,认为情绪是需要被控制、被消除的敌人。然而,曾仕强老师告诉我们,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一种误解。他认为,情绪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生命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压抑情绪只会让它在某个时刻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而过度宣泄则可能伤害自己、影响他人。曾老师的情绪管理智慧,在于引导我们理解情绪的源头,顺应其变化规律,并运用中国人的智慧,使其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其所困。

一、以《易经》为基石:认识情绪的“变”与“不变”

曾仕强老师讲课,必谈《易经》。在他看来,情绪的管理与《易经》所揭示的宇宙万物变化规律息息相关。《易经》的核心思想是“变”,世间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情绪亦然。悲伤不会永远持续,快乐也非一成不变。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以一种更超然、更豁达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情绪。当负面情绪来临时,我们不会深陷其中,因为我们知道它终将过去;当正面情绪涌现时,我们也不会执着不放,因为我们明白“乐极生悲”的道理。

同时,《易经》也强调“不易”和“简易”。“不易”指的是变化的规律是恒常不变的,比如人性中的七情六欲,这是人类的本能。“简易”则是指万物变化的道理看似复杂,实则简单。情绪管理的核心,就是认识到情绪的产生是自然且“不易”的,而应对情绪的方式则要力求“简易”和灵活。曾老师常说:“所有的情绪都是你自己找来的。”这句话并非指责,而是提醒我们,情绪的根源往往在于我们自己的认知和选择。当我们能够理解情绪的本质,就不会被表象所迷惑,从而找到应对之道。

二、秉持“中道”思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在情绪管理上,曾仕强老师极力推崇儒家的“中庸之道”,即“中道”。“中”不是指中间,而是指恰到好处,不偏不倚,随时而变。“庸”不是平庸,而是指平常、适用。情绪管理的中道,并非压抑自己的情感,也不是放纵自己的情感,而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曾老师认为,人有七情六欲,这是天性。如果一味压抑愤怒、恐惧、悲伤,这些情绪就会积累在心中,变成内伤,最终影响身心健康。但如果任由情绪爆发,则可能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伤害人际关系。真正的“中道”是:感受情绪,但不被情绪所控制;表达情绪,但不被情绪所挟持。它要求我们有能力感知自己的情绪,辨识情绪背后的原因,然后选择一种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的方式来处理。例如,当你感到愤怒时,不是直接发火,而是先深呼吸,思考愤怒的原因,再决定是平和地沟通,还是暂时抽离,待情绪平复后再处理。

三、运用“情理法”: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这是曾仕强老师情绪管理思想中非常实用且经典的一点。他常说:“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很多人遇到问题时,习惯性地直接去解决问题本身,却忽略了当事人的情绪感受。而曾老师则强调,在任何冲突、矛盾或挑战面前,情绪(情)是第一位的。只有情绪得到了安抚,大家的心情平静下来,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最终依据规则(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当你的孩子犯了错误,你不是立刻批评指责,而是先观察他的情绪,是否感到委屈、害怕或懊悔。如果孩子情绪激动,你首先要做的是倾听、理解、安抚,让他感受到被接纳。当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和善地讲道理,指出错误,并一起探讨解决办法。这不仅能有效处理问题,更能增进亲子关系。在职场中也同样如此,面对员工的抱怨或客户的愤怒,第一步永远是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情绪,而不是急于辩解或推卸责任。理解“情理法”的顺序,是情商高低的体现,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

四、强调“变通”与“圆融”:灵活应对,包容万象

曾仕强老师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变通”和“圆融”两大理念。情绪是流动的,处理情绪的方式也应该灵活多变,不能一概而论。当情绪袭来时,我们要学会像水一样,随方就圆,不与情绪硬碰硬。有时需要顺势而为,有时需要逆流而上,有时则需要暂时避开。

“圆融”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境界。它不仅仅是圆滑,更是一种包容的心态和高明的智慧。一个圆融的人,能够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各种情绪,包括那些不被社会“欢迎”的负面情绪。他不会因为自己感到愤怒而自责,也不会因为别人表现出焦虑而评判。他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情绪的多样性。当你拥有这种圆融的心态时,很多情绪的困扰就会迎刃而解,因为你不再把它们看作敌人,而是看作需要理解和引导的一部分。

五、修养“反求诸己”与“知己知彼”:洞察内外世界

曾老师在情绪管理中,特别强调“反求诸己”——遇到问题或情绪困扰时,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向外归咎。当情绪爆发时,停下来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是我的预期过高?是我的认知有偏差?还是我没有充分准备?”这种向内探索的能力,是提升情绪智慧的关键。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问题。

同时,也要“知己知彼”。“知己”是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价值观、底线;“知彼”则是去理解他人的情绪、立场、动机。很多情绪的冲突,都源于双方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当你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你就能够更好地预测和管理双方的情绪反应,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曾老师的智慧提醒我们,不要只看到表面的行为,更要看到行为背后的人性和动机。

六、培养“预见性”与“格局”:高瞻远瞩,超越情绪

曾仕强老师的智慧,不仅停留在事后补救,更强调情绪管理的“预见性”。他告诫我们,要提前预判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的因素,并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预案。比如,知道自己可能在某个场合容易紧张,就提前练习放松技巧;知道某个话题容易引发争执,就尽量避免或提前想好温和的表达方式。这种未雨绸缪的能力,能有效减少情绪的突然袭击。

而“格局”则是超越情绪的最高境界。一个有大格局的人,不会为了一时的得失、小小的挫折而情绪波动不已。他们能看到更长远的目标,更广阔的未来。曾老师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你的心胸足够宽广,你的视野足够高远时,很多曾经让你烦恼、让你愤怒的小事,都会变得微不足道。你不会轻易被情绪绑架,因为你的人生有更重要的方向和使命。

如何实践曾仕强老师的情绪管理智慧?

1. 学习《易经》基础思想: 了解“变”的规律,认识情绪的无常性,培养一颗平常心。

2. 多思考,少抱怨: 遇到情绪困扰时,反求诸己,探究情绪的根源,而不是一味向外归咎。

3. 培养“中道”思维: 不压抑,不放纵,寻找情绪表达和处理的最佳平衡点。

4. 牢记“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在处理任何问题前,优先关注情绪,安抚情感。

5. 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增进共情能力,减少误解和冲突。

6. 保持弹性与变通: 灵活应对不同的情绪和情境,不固执己见,不与情绪硬抗。

7. 扩大心胸与格局: 提升眼界,培养大局观,不为小事烦恼,让情绪不再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

曾仕强老师的情绪管理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它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技巧,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以更深的层次去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当你真正领悟并实践了曾老师的教诲,你将发现情绪不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了解自我、成长进步的朋友和向导。愿我们都能从曾仕强老师的智慧中汲取力量,驾驭情绪,成就精彩而圆融的人生!

2025-11-07


上一篇:高原心境:青海情绪管理咨询的独特路径与心灵滋养指南

下一篇:【STOP情绪管理】四步法助你掌控情绪,从此不再被情绪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