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易经智慧解密情绪,掌控人生的变与不变166
---
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中文知识博主。今天,我们要聊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既深奥又贴近我们生活的话题——曾仕强教授的《易经》情绪管理智慧。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情绪管理无疑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软实力”。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时,会发现他从中华文化的源头《易经》中,为我们找到了驾驭情绪、安顿身心的钥匙。
提到曾仕强,大家都不陌生。这位被誉为“中国式管理之父”的学者,以其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将《易经》、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精髓,活生生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用中国人的智慧解决中国人的问题,其中,情绪管理便是他反复强调的核心议题之一。他认为,人活一世,最大的修行便是修心,而心之所动,便是情绪的体现。若能明《易》理,便能洞察情绪的来龙去脉,进而实现“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一、 曾仕强视角下的情绪:自然且必然的变动
在曾仕强教授看来,情绪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它像大自然的阴晴圆缺,是自然且必然的变动。然而,现代人往往被情绪所困,或压抑、或爆发,最终导致身心失衡。曾教授教导我们,要管理情绪,首先要理解情绪,理解它的“天命”——即《易经》“三易”中的“变易”、“不易”和“简易”。
1. 变易:情绪无常,随境而生
《易经》开宗明义,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情绪更是如此,它像天气一样瞬息万变,受外界环境、内在思绪的影响。高兴、愤怒、悲伤、恐惧……这些情绪都不是恒定不变的。曾仕强教授告诉我们,接受情绪的“变易”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不要奢望永远开心,也不要害怕偶尔的低落。理解情绪的波动是自然规律,就能减少对它的抗拒,从而避免因抗拒而生的内耗。
2. 不易:情绪背后的人性规律
尽管情绪千变万化,但其背后总有一些恒定的规律和本质,这就是《易经》的“不易”。例如,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对尊重的需求、对失去的恐惧,这些都是不变的人性。曾仕强教授强调,理解这些“不易”的规律,我们就能预判在特定情境下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应,不仅是自己的,也包括他人的。当你明白愤怒往往源于不被尊重,焦虑往往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就能从根本上进行疏导和预防。
3. 简易:大道至简的情绪源头
《易经》讲究“大道至简”。曾仕强教授认为,复杂的情绪背后,往往有简单的成因。例如,许多烦恼,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或者把事情复杂化了。他鼓励我们用“简易”的思维去审视情绪,剥离表象,直达核心。很多时候,放下执念、简化目标,情绪便能豁然开朗。
二、 易经核心智慧在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曾仕强教授将《易经》的阴阳、中道、时中等核心思想,巧妙地融入到情绪管理之中,为我们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
1. 阴阳平衡:情绪的“中和”之道
《易经》认为,万物皆有阴阳。情绪也一样,喜怒哀乐,正负相生。曾仕强教授指出,我们不能只追求“阳”的情绪(如快乐、兴奋),而排斥“阴”的情绪(如悲伤、愤怒)。因为阴阳相济,才能生生不息。过度的喜悦会导致乐极生悲,一味的压抑负面情绪则会造成内伤。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消除负面情绪,而是找到情绪的“中和”点,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该喜则喜,该悲则悲,但不过度沉溺,不被其所控。这就是一种“平常心”。
2. 中道思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儒家强调“中庸”,《易经》则更注重“中道”。曾仕强教授教导我们,情绪管理要走“中道”,即不偏激、不走极端。愤怒时,不是完全不生气,而是怒而有节,不迁怒于无辜;悲伤时,不是不流泪,而是哀而不伤,不沉沦。这个“中”并非中间主义,而是指最恰当、最适度的状态。他常用“度”的概念来解释:万事万物皆有其“度”,过了这个度,好事也会变坏事。情绪亦然,掌握好表达的“度”,是智慧的体现。
3. 时中智慧:因时制宜,灵活应变
“时中”是《易经》的最高智慧之一,意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情境下,采取最恰当的反应。曾仕强教授把“时中”应用到情绪管理中,其精髓在于“应变”。同样的情绪,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面对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私下可以尽情宣泄,但在公共场合则需克制;对亲近之人可以直言不讳,对陌生人则需委婉含蓄。理解“时中”,我们就能避免情绪的简单化、一刀切,学会灵活应变,让情绪表达既真实又不失分寸。
三、 曾仕强的情绪管理策略:修身养性,内求诸己
曾仕强教授的《易经》情绪管理并非一套速成方法,而是一场终身的修身养性过程。他提倡“内求诸己”,从自身寻找答案和力量。
1. 认识情绪的来源:求人不如求己
很多人情绪不佳时,喜欢指责外在环境或他人。曾仕强教授则强调,情绪的根源往往在于我们内在的认知和期待。外界事件只是“导火索”,真正点燃情绪的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判断。他鼓励我们反思:“为什么我会因此而生气?我的期待是什么?我是否把别人的责任扛到了自己身上?”通过内观,找到情绪的真实源头,才能釜底抽薪。
2. 接受情绪的变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既然情绪是变易的,那就接受它的到来和离去。曾仕强教授认为,与其抗拒负面情绪,不如允许它存在,并观察它。像看云卷云舒一样,不评判,不执着。然后,在接受的基础上,运用智慧去“为所当为”,即做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比如,感到焦虑时,可以先承认焦虑,然后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本身,而非沉溺于焦虑情绪。
3. 学习情绪的“变通”:穷则变,变则通
《易经》的另一大智慧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我们的情绪陷入僵局,感到“穷途末路”时,就要懂得“变通”。这种变通可以是改变看问题的角度,也可以是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曾仕强教授举例,当一个人对某事无法释怀时,也许换个环境、换个朋友倾诉,甚至只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找到新的出路,情绪自然得以疏解。
4. 掌握情绪的“时中”:言行有度,适可而止
如何实践“时中”?曾仕强教授强调“言行有度,适可而止”。在情绪上,这意味着不要过度反应,不要轻易下定论。说话前三思,行动前斟酌。即使是表达正面情绪,也要注意分寸,以免乐极生悲;表达负面情绪时,更要克制,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这种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能帮助我们避免因情绪失控而造成的后悔。
5. 以智慧引导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最终的目标,是让我们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曾仕强教授反复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易经》智慧,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培养宽广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当心性足够强大时,情绪的波动就难以对我们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他提倡“定、静、安、虑、得”的心境,即保持内心安定、沉静,自然能心安理得,从而做出明智的判断和行动。
四、 结语:一场终身学习的情绪之旅
曾仕强教授关于《易经》情绪管理的智慧,并非简单的心理技巧,而是一种深植于中华文化土壤的生命哲学。它教导我们,情绪是自然的,但管理情绪却是一门学问,更是一场修行。
从《易经》的“变易、不易、简易”中,我们理解情绪的本质;从“阴阳、中道、时中”中,我们找到了驾驭情绪的原则。曾仕强教授将这些高深的道理,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感知、可实践的智慧:内求诸己,接受变动,学会变通,言行有度,最终成为一个心性平和、智慧通达的现代人。
情绪管理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曾仕强教授为我们点亮了前行的明灯,指引我们从古老的《易经》中汲取营养,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安然自在,活出圆满的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您对曾仕强教授和《易经》情绪管理的看法,我们下期再见!
2025-11-05
溯源心之所向:心理健康观念的千年演进与现代启示
https://www.hyxlyqh.cn/91453.html
【心理咨询师怎么选?】评估心理健康机构师资的6大核心标准
https://www.hyxlyqh.cn/91452.html
揭秘“金沙”背后的心理学:欲望、诱惑与我们内心的选择
https://www.hyxlyqh.cn/91451.html
体育投注心理学:洞察风险决策,解析玩家行为深层逻辑
https://www.hyxlyqh.cn/91450.html
解锁内心平静:一套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实战指南
https://www.hyxlyqh.cn/91449.html
热门文章
情绪管理教学之反思
https://www.hyxlyqh.cn/22181.html
合理管理情绪,开启幸福人生
https://www.hyxlyqh.cn/22166.html
情绪管理的智慧:浅析师曙光的情感理论
https://www.hyxlyqh.cn/21802.html
如何帮助儿童有效管理情绪
https://www.hyxlyqh.cn/17367.html
控制情绪的实用技巧
https://www.hyxlyqh.cn/1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