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受出发:认识、接纳与呵护你的心理健康190


[浅谈心理健康的感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中文知识博主。今天,我们不谈高深的理论,只从最贴近你我的“感受”出发,聊聊心理健康这个话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期待和压力裹挟,却鲜少停下来,真正倾听内心的声音。

我们过去总觉得,心理健康就是“不生病”,不被诊断出抑郁症、焦虑症,就说明一切正常。但事实远非如此。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谱系,从全然的活力、满足到轻微的不适、困扰,再到更严重的病理状态,中间有无数个细微的层次。就像身体没有发烧、没有疼痛,不代表你就是巅峰状态,可能只是感到疲惫、气色不佳一样。

那么,那些“感受”究竟是什么呢?它们是我们内心世界最直观的晴雨表。你是否曾感到:
持续的疲惫,即使睡饱了也精神不济?
对曾经喜欢的事物,突然失去了兴趣?
情绪起伏不定,莫名其妙地烦躁、低落或易怒?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记忆力下降?
失眠、多梦,或者怎么睡都觉得不够?
在社交场合感到焦虑、不适,甚至想逃避?
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胃部不适,或者心慌?
觉得自己“不够好”,自我价值感降低?

这些,都可能是你的心理健康在向你发出信号。它们不是“矫情”,也不是“想太多”,而是真实存在、需要被正视的内心体验。长期忽视这些感受,就像忽视身体的轻微疼痛一样,小问题可能会逐渐累积,最终演变成难以承受的重负。

为什么“感受”如此重要?因为它揭示了你的需求和未被满足的部分。当你感到焦虑,可能是潜意识在提醒你,有未解决的担忧;当你感到沮丧,可能是需要放慢脚步,给自己一些休息和肯定;当你感到愤怒,可能是你的边界被侵犯,需要捍卫自我。这些感受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忠实的信使,它们带着重要的信息而来。

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学着从“感受”出发,呵护我们的心理健康:

第一步:觉察与命名。 尝试识别你正在感受什么。是压力?是悲伤?是孤独?是嫉妒?勇敢地给它们命名,哪怕只是在心里默默说一句:“我现在感到有点烦躁。” 命名本身就是一种承认和开始。

第二步:接纳与共存。 允许这些感受存在,不要评判它们是“好”是“坏”,更不要因此责怪自己。告诉自己:“我有这些感受是正常的,我可以和它们共存。” 接纳,是力量的源泉。

第三步:探索与理解。 尝试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它想告诉我什么?是什么触发了它?” 这不是钻牛角尖,而是带着好奇心去了解自己,这有助于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

第四步:行动与调整。 根据你的感受和理解,采取积极的行动。这可能包括:
自我关怀: 保证充足睡眠,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花时间做你喜欢的事情(哪怕只是发呆)。
寻求支持: 和信任的朋友、家人倾诉,他们的陪伴和理解能提供巨大力量。
设定边界: 学会拒绝那些让你感到不适或透支的要求,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正念练习: 每天花几分钟,专注于呼吸,感受当下,让思绪平静下来。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的负面感受持续很久,严重影响了生活,不要犹豫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能提供专业的引导和支持。

心理健康,是一场终身的自我探索与关怀之旅。它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地学习、感受和调整。从今天起,让我们放下对“不生病”的执念,回归最本源的“感受”,倾听它们,理解它们,最终,与它们和平共处,活出更丰盛、更健康的自己。请记住,关爱自己的内心,是你能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2025-10-18


上一篇:赋能职场,心安人旺:企业心理健康服务深度解析与实践指南

下一篇:守护心灵:广东易世纪心理健康检测,你的心理健康“导航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