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守护指南356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近年来突发的疫情给高校师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防控措施的长期实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许多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交往障碍、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出现极端情绪。因此,关注高校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一、疫情防控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压力增大: 线上教学模式的转变,学习环境的改变,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都导致了学习压力的增加。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下降,产生焦虑和挫败感。长时间的居家学习也容易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倦怠感加重。

2. 人际交往减少: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或减少线下活动,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受到限制,容易产生孤独感、疏离感,甚至出现社交焦虑。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也使得情感表达和支持系统受到影响。

3. 焦虑和抑郁情绪: 疫情的不确定性,对健康和未来的担忧,以及长时间的隔离生活,都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出现。一些学生会表现出睡眠障碍、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4. 家庭关系紧张: 长时间居家,与家人相处时间增加,也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不同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生活习惯的冲突,都可能引发矛盾,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

5. 信息过载和负面情绪: 疫情期间,大量的信息涌入,其中不乏一些负面新闻和谣言,容易引发学生焦虑、恐慌和不安情绪。持续关注疫情信息也可能导致信息过载,影响身心健康。

二、高校如何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高校应采取多方面措施,积极应对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可以组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自我调节和压力管理技巧。

2. 完善心理援助体系: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配备足够的心理咨询师,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帮助。 可以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方便学生随时寻求帮助。

3.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例如线上主题分享会、网络游戏比赛、虚拟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校园氛围。

4. 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联系: 班主任、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和帮助。 老师要以关爱和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5. 提供学习和生活支持: 学校可以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线上学习模式。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和生活便利。

6. 利用新媒体技术: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心理健康资讯,提供心理健康自助工具和资源,方便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和帮助。

7.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也需要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1. 保持规律作息: 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2. 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学习和压力过大。

3. 积极参与线上线下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与同学朋友保持联系,避免过度孤独和社交隔离。

4. 寻求专业帮助: 如有心理困扰或情绪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不要独自承受压力。

5.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积极看待问题,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困难终将过去,未来充满希望。

6. 关注身心健康: 注意饮食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守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高校、家庭和学生自身都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构建一个充满关爱、支持和希望的校园环境,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度过疫情难关。

2025-05-21


上一篇:双减政策下,守护孩子心理健康:作业设计与实践指南

下一篇: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守护心灵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