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教授谈情绪管理:从东方智慧中寻找解脱之道378


曾仕强教授,这位以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国传统文化而闻名的学者,其思想也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情绪管理。不同于西方强调情绪宣泄的疗法,曾教授更多地从东方哲学,尤其是儒家、道家思想中,提炼出应对负面情绪,提升心智的方法。他的观点并非单纯的理论阐述,而是融入了丰富的案例和生活智慧,让人更容易理解和实践。

曾教授强调,情绪管理的核心在于“觉察”。他认为,许多负面情绪的产生,并非源于事情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对事情的认知和解读。我们常常因为“应该”和“必须”绑架自己,当现实与预期不符时,便会产生焦虑、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因此,第一步就是觉察自己的情绪,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情绪的根源是什么。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进行内省,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在觉察的基础上,曾教授提倡“化解”。他并不否定情绪的存在,而是认为情绪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情绪控制。他常常引用《中庸》的思想,强调“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并非指压抑情绪,而是指一种平衡的状态,既不沉溺于快乐,也不被痛苦所吞噬。化解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深呼吸、冥想、运动、倾诉等等。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能够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

曾教授特别重视“修养”。他认为,情绪管理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修养和积累。这包括对自身性格的认识,对人性的理解,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智境界,才能更好地控制情绪,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他鼓励大家学习传统文化,从经典著作中汲取智慧,提升自身的修养。

具体来说,曾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情绪管理方法:

1. 放下执念: 许多负面情绪都源于对结果的执着。我们常常因为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而感到沮丧、愤怒。曾教授建议我们放下执念,接受现实,顺其自然。这并非消极,而是智慧,是一种从容面对人生的态度。他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与其纠结于无法改变的事实,不如坦然接受,积极调整心态。

2. 培养慈悲心: 慈悲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让我们更加平和地对待自己。当我们带着慈悲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会发现许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能够有效地缓冲负面情绪的影响。

3. 提升格局: 曾教授认为,情绪的波动往往与个人的格局有关。格局小的人,容易被眼前的琐事所困扰,情绪波动也比较大;格局大的人,则能够从更高的层面看待问题,不容易被情绪所左右。因此,提升格局,拓宽视野,是情绪管理的重要途径。

4. 重视人际关系: 良好的社会关系能够为我们提供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曾教授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建议大家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5. 知行合一: 曾教授的思想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强调知行合一。他鼓励大家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在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和反思,逐步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这需要耐心和毅力,但最终的收获是巨大的。

总而言之,曾仕强教授的情绪管理方法并非一套简单的技巧,而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从东方智慧中汲取养分,提升自我心智修养的途径。他的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在生活中实践运用,从而获得更加平和、幸福的人生。

2025-05-19


上一篇:Tatu式情绪管理:走出无能的困境

下一篇:生命教育与情绪管理:培养孩子(及自己)的幸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