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常识100问:解读你我的行为与心智353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知识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100道心理学常识,带你走进奇妙的人类心灵世界。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心理学多个领域,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理解他人。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心灵探索之旅吧!

一、认知心理学篇 (约30题)

1. 什么是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性错误。例如,确认偏差(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锚定效应(过分依赖初始信息)等。

2. 什么是记忆的三个阶段? 记忆的三个阶段是编码、存储和提取。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储存的形式;存储是将信息保存在大脑中;提取是将信息从大脑中检索出来。

3. 什么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受以往经验和习惯的影响,从而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 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指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对自身记忆、思维和学习的监控和调节。

5. 什么是问题解决的步骤? 问题解决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定义问题、产生解决方案、评估解决方案、选择最佳方案并执行。

6. 什么是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知识的记忆,例如事实、概念和规则。

7. 什么是情景记忆? 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的记忆,包括时间、地点和情感等信息。

8. 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的、有意义的感知。

9. 什么是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人们倾向于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10.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知觉的整体性,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此处省略20题,可补充关于注意、记忆、语言、问题解决等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常识问题,并简要回答)

二、社会心理学篇 (约30题)

31. 什么是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理论指出,人们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身的能力和观点。

32. 什么是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指个体由于群体压力而改变自身行为或信念的现象。

33. 什么是服从权威? 服从权威是指个体服从于拥有权威地位的个体或群体的命令。

34. 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是指当有多个旁观者在场时,个体帮助他人的可能性降低。

35. 什么是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如何感知、解释和记忆有关社会信息的过程。

36. 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人们对特定对象或事件的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

37. 什么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特定群体成员的简化和概括化的认知。

38. 什么是偏见? 偏见是指人们对特定群体成员的不公平或负面的态度。

39. 什么是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体决策更极端。

40. 什么是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是指群体为了维持一致性而牺牲批判性思维的现象。

...(此处省略20题,可补充关于人际吸引、侵略行为、利他行为、社会影响、群体动态等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常识问题,并简要回答)

三、发展心理学篇 (约20题)

6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6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贯穿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危机。

63. 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形成的强烈情感联系。

64. 什么是道德发展? 道德发展是指个体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演变过程。

65. 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介于童年和成年之间的过渡时期,伴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此处省略15题,可补充关于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成年期等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概念,并简要回答)

四、异常心理学篇 (约20题)

81. 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组以过度焦虑和恐惧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

82.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低落情绪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

83.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

84.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侵入性想法和冲动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

85.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PTSD 是指经历或目睹创伤性事件后出现的一系列精神症状。

...(此处省略15题,可补充关于其他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例如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并简要回答)

结语: 以上只是一些心理学常识的简要介绍,更多深入的知识需要持续学习和探索。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也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心理学的好奇心,继续学习,不断提升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认知。

2025-03-28


上一篇:50条实用心理常识,助你提升幸福感和掌控力

下一篇:心理疾病治疗:实用小常识及自我保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