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你必须知道的常识心理学,助你洞察人心!15


心理学,并非高深莫测的玄学,而是理解自身和他人行为的实用工具。它蕴含着许多简单却深刻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今天,我们将分享30个常识心理学,带你窥探人性的奥秘,提升你的生活智慧。

一、认知偏差与决策

1. 证实偏差: 我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身信念的证据,而忽略反驳证据。例如,相信星座运势的人,更容易记住符合预言的事件,而忽略不符合的事件。

2. 锚定效应: 初始信息会影响后续判断。例如,先看到高价商品,再看低价商品,会觉得低价商品更划算。

3. 框架效应: 相同信息的表达方式不同,会影响我们的决策。例如,“90%的存活率”比“10%的死亡率”更让人安心。

4. 损失厌恶: 人们对损失的感受比对同等收益的感受更强烈。例如,失去100元带来的痛苦,比获得100元带来的快乐更强烈。

5. 可得性启发法: 容易想起的事件,我们会认为发生的概率更高。例如,经常看到新闻报道空难,我们会觉得坐飞机很危险。

二、人际互动与情绪

6. 首因效应: 初次见面留下的印象,会影响后续的评价。所以,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7. 近因效应: 最近发生的事件,更容易被记住和影响判断。例如,一次糟糕的经历,可能会抹杀之前所有的良好印象。

8. 晕轮效应: 对某个人某一方面的好感,会影响对其其他方面的评价。例如,觉得某人长得帅,就觉得他各方面都很好。

9. 投射效应: 将自己的想法、感受投射到他人身上。例如,自己心情不好,就觉得别人也心情不好。

10. 社会比较理论: 我们会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例如,我们会比较自己的收入、地位、成就等。

11. 从众效应: 为了避免与群体格格不入,我们会倾向于顺从多数人的意见。

12. 米德的“我”与“自我”: “我”是社会化的自我,“自我”是真实的自我,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13. 情绪传染: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积极的情绪会感染他人,消极的情绪也会影响他人。

三、动机与行为

14. 自我效能感: 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信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15.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于自身兴趣,外在动机源于外部奖励。内在动机更持久有效。

16. 目标设定理论: 设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的目标,更有利于达成目标。

17.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人格由特质构成,特质具有稳定性和个体差异性。

18.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四、学习与记忆

19.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后最初阶段最为迅速,然后逐渐减慢。

20. 深度加工: 对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有助于记忆。

21. 精细加工理论: 记忆取决于信息加工的深度和程度。

五、压力与应对

22. 压力源: 引起压力的因素,例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23. 应对机制: 应对压力的方法,例如积极应对、消极应对。

24. 压力与健康: 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会影响身心健康。

六、其他

25. 暗示作用: 暗示性信息会影响人的行为和情绪。

26. 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待会影响结果,积极的期待能促进目标达成。

27. 刻板印象: 对特定群体成员的概括性评价,往往是不准确的。

28. 偏见: 对特定群体成员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29. 认知失调理论: 当认知之间存在冲突时,我们会努力调整认知以减少冲突。

30. 心理防御机制: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焦虑和痛苦,我们会采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例如压抑、否认、投射等。

以上30个常识心理学,只是冰山一角。深入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生活品质。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生活!

2025-03-27


上一篇:用手机拍出治愈系心理常识图文:Ins风照片拍摄技巧与后期

下一篇:揭秘日常生活:15个你必须了解的心理学常识